研究與出版

Research & Publications

研討會論文查詢

請以下拉式選單選擇論文期別進行查詢

論文期別

期別論文主題作者摘要說明下載
第41期臺北地區氣侯智慧水務行動探討黃騰宏
 摘要
臺北自來水事業處(以下簡稱北水處)負責臺北地區供水,其中97.5%?自單一水源新店河,增加了水資源管理和控制難度。在2002年臺灣北部發生嚴重乾旱,北水處實施兩個月輪流供水。因應極端氣候頻率增加,水資源調度變得困難,本研究主要探討北水處面臨氣候變遷挑戰下,從調適(adaptation)、減緩(Mitigation)下,所採取領導力(leadership)作為。
首先「氣候調適」,為提高大臺北地區供水韌性,北水處致力於提升原水系統備援、提高淨水處理備載及供水幹管系統備援,並階段性完成供水管網改善與設施整備計畫和緊急應變機制等措施。
其次「減緩行動」,為能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,具體措施包括:1.節能措施:(1)降低供水耗能、(2)泵站中的重力旁通系統。2.組織層面溫室氣體盤查和驗證。3.循環經濟。4. 綠色能源:(1)太陽能、(2) 小型水力發電。5.節約用水。6.智能管網管理。
隨著全球暖化衝擊日益嚴重,北水處正視「淨零碳排」與「氣候變遷」議題,透過環境(E)、社會(S)及治理(G)各構面利害關係人專注議題,擬定行動方案,訂定各階段目標落實管控,持續推動自來水事業永續發展,以迎向淨零未來。
關鍵詞:氣候調適(Climate adaptation)、減緩行動(Mitigation actions)及領導力(leadership)
第41期鳥嘴潭人工湖水質變化及下游場站之因應策略研析柯冠宇, 唐俊成, 藍宇震, 吳宗昱等人
 作者:柯冠宇, 唐俊成, 藍宇震, 吳宗昱, 吳俊弘, 陳文祥
 
 摘要
本研究源於水利署建設之鳥嘴潭人工湖,旨在善用烏溪水源以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,惟根據過往水質調查顯示,烏溪水質存在多項問題,對下游之草屯第一及嘉興場的淨水設施構成挑戰。本研究利用111及112年A、B湖區的水質檢驗數據,分析水質變化並探討優養化關聯,同時建立水質背景資料及評估適當的處理對策,期以減輕設備負荷,維護供水安全。
於湖區水質檢驗結果顯示,底層溶氧低於表層,表層濁度高於底層;鐵含量普遍為1mg/L以下,錳則多為0.08mg/L以下。氨氮與亞硝酸鹽及硝酸鹽氮的變化趨勢相反,各月硝酸鹽氮均高於氨氮。由氮磷比顯示,磷為藻類生長的限制因子,水體全年呈現優養狀態(CTSI>50)。在土霉味部分,2-MIB檢出率為30%,其中有23%分布於藻類細胞,如藻類驟增,將使2-MIB濃度隨之提高;Geosmin均未超過嗅覺閥值(10ng/L)。
於處理程序上,草屯場使用氣曝塔及快濾筒淨化水質,而嘉興場更著重於物化處理,使用氯化鐵混凝劑,並以錳砂過濾,另添加氯進行預氧化與消毒。面對湖區水源切換所引發之原水濁度增加,以及2-MIB常於取水口表層水體出現超閥值現象,建議可在取水口設置線上濁度監測儀及預警系統,並增加取水深度。此外,因2-MIB難以氯所氧化,故可於清水桶(槽)前加裝粒狀活性碳單元,以應對藻臭問題。
關鍵詞:淨水處理、卡爾森指數(CTSI)、2-MIB、Geosmin、快濾筒、粒狀活性碳(GAC)
第41期自來水事業之戰後臺日關係及未來趨勢岸野俊介
 摘要
臺灣近代自來水系統係由臺灣總督府聘請英籍技師巴爾頓規劃,故臺日自來水系統的相似之處時有所見,而呈現出兩者彷彿是雙胞胎的樣貌。戰後初期,臺灣自來水事業繼承日治時期的設施及營運經驗,然而為因應政策要求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,逐漸邁進其獨特的演進方向,隨著時間的推移至今臺日自來水事業已各自展現出不同的樣態。雖是如此,臺日自來水事業的關係與交流並無因此而中斷,而是一直維持著以相關專業技術領域為主的交流,繼承互相的人脈關係。本研究將戰後臺日自來水事業關係的演變分為三個階段,回顧臺日自來水事業單位、自來水協會、以及民間企業的關係,其主要內容包含技術背景、人才交流、引進日本技術實績等,由此分析臺日自來水事業關係的型態及意義,並延伸提出未來需要以何種模式持續推動、維持雙方交流的順暢。目前臺日自來水界的交流消長,長期以來依靠著雙方關鍵人士的友誼關係,然而近年來隨著世代交代、人事調動等因素使雙方的情感距離不復當年,因此未來必須建立以常態性雙方交流為主,個人友誼關係為輔的互動交流模式。本研究建議,臺日自來水協會研擬建置雙方協會、自來水事業單位共同培訓人才、討論相關議題的平台,建立臺日間永續性的互動關係。
關鍵字:臺日關係、中華民國自來水協會、台灣自來水公司、臺北自來水事業處、日本水道協會、東京都水道局
 32     第一頁    上一頁    到第      下一頁    最末頁     1 頁 /  11